Menu
海外经典文献回顾系列 | 海外经典文献推荐(第十篇)
时间:2020-02-04
浏览:1569

1.webp.jpg


本次海外经典文献回顾给出的是三篇针对突发性的黑天鹅事件/股灾的预测方面的研究,研究对象分别是1987年10月美国股市的暴跌,以及1997年香港/亚洲金融危机。


No.1


The Crash of '87: Was It Expected? The Evidence from Options Markets 

作者:D. Bates

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1991)


针对1987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发生的股灾(The Crash of '87)——1985年-1987年间的标普500指数期货价格走势如下图所示:



本文从期权市场中寻找相关证据探讨了这类黑天鹅事件的可预测性: 

首先,研究发现,虚值看跌期权在市场危机前的一段时间往往会变得相对较贵; 

此外本文以带系统性跳空风险的跳跃扩散过程(jump-diffusion process with systematic jump risk)为基本假设,推导出了美式期权的定价模型;模型中跳跃扩散参数在1986年10月至1987年8月期间呈现出较明显的负偏分布特征。 

这两种方法在87年10月的市场冲击之前大约2个月左右的时点都能给出较明显的提示。


No.2


Stock Volatility and the Crash of '87: Discussion 

作者:R. Engle

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0)


本文是最早的从期权隐含波动率角度对市场突发事件进行研究的文献之一;作者Engle也是金融市场波动率方面的权威学者。


Engle指出,针对已实现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的比较和讨论,过去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这种差异是由期权定价误差导致的——实际上波动率参数应该是随机的,而不是类似传统的BS定价公式中所给出的固定常数。


以这种观点为基础,Engle等人利用ARCH模型对波动率建模,得出了与已实现波动率更接近的结果。不过在1987年美股暴跌期间,这种“隐含”ARCH方法对波动率建模得出的结果也体现出了与实际波动率的较大差异。


因此,对波动率更加“精确”的建模也有助于我们真正利用隐含波动率这一指标。


640.webp.jpg


No.3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Option Implied Volatility Surrounding the 1997 Hong Kong Stock Market Crash 

作者:J. Fung

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5)


本文同样试图从期权角度重新审视1997年香港/亚洲金融危机。 

本文首先比较了几种可能的预测指标,包括市场成交量、指数期货和期权的持仓量、期限结构以及隐含波动率。从月度数据角度来看,隐含波动率是这几类指标中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已实现波动率的效果相对最好的。 

此外,本文还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信号精炼模型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出现极端波动情况下警示信号的有效性。


- The End -

8.webp.jpg

爱晖资产

专注于量化领域的证券基金资产管理公司